(专业代码:030505)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新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问题,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研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确定以下四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3.乡村振兴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时间与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为1比1。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年;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含休学),最长可延期一年毕业。
课程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和专业基础课要求必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教学 方式 |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院 |
学位课 |
公共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讲授 讨论 |
1 |
考试 |
马院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讲授 讨论 |
1 |
考试 |
马院 |
第一外国语一(阅读、写作) |
96 |
3 |
讲授 |
1 |
考试 |
基础部 |
第一外国语二(听力、口语) |
32 |
1 |
讲授 |
1 |
考试 |
基础部 |
第一外国语二(听力、口语) |
32 |
1 |
讲授 |
2 |
考试 |
基础部 |
二级学科基础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
48 |
3 |
讲授 |
1 |
考试 |
马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48 |
3 |
讲授 |
1 |
考试 |
马院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
32 |
2 |
讲授 |
2 |
考试 |
马院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32 |
2 |
讲授 |
1 |
考试 |
马院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讲授 |
2 |
考试 |
马院 |
非学位课 |
选 修 课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艺术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农村文化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中国农民问题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32 |
2 |
讲授 |
2 |
考查 |
马院 |
跨专业 补修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五、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在搜集、整理、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毕业论文方向之后,硕士研究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导师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设计和论证。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1)开题报告时间
第2学期。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准备情况、研究方案及工作进度、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
(3)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
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择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鼓励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课题。
开题报告应论点鲜明,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提纲完整,把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运用理论等主要问题写清楚。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30篇(本)以上,其中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开题报告由专家组和硕士生导师评议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中期考核环节以及论文写作阶段,硕士研究生需填写《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并交学院存档。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对其入学以来在政治思想、课程学习、文献综述、读书报告、开题报告、教学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考核和评定,确定其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对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尽早做出妥善安排。
(1)考核时间
第3学期。
(2)考核目的和意义
中期考核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它既可以考核硕士研究生,又是对硕士生导师工作的考核。
(3)考核内容与标准
第一,思想政治考核。
结合硕士研究生平时的政治学习、思想表现、学习态度和组织纪律性,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小结进行考察,最后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做出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
第二,业务考核。
①课程学习:培养方案中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补修课程)完成情况。硕士研究生应完成有关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规定要求。
②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阅读文献范围、数量、综合分析与文字表达能力等。硕士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与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成1篇文献综述,同时提交2篇书面读书报告。
③开题报告完成情况与质量。
第三,实践考核。
教学实践、政工实践、社会实践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4)考核结果:填写《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综合评定表》,对考核不能达到要求者,限期进行补修、重修和改进。重新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学术活动
在校期间,每个硕士研究生每年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3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否则将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3份校外盲审一次性通过,且结果均为A可直接申请学位。学位论文校外盲审通过但结果不全为A者,须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或学院及以上学报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篇。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会议论文、书评、通讯、会议综述等文章。发表的学术论文如果署名导师为作者,必须征得导师同意,且导师第一单位须为山西农业大学。(2)获批主持省级立项及以上研究生创新项目等科研类课题并结题。(3)获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成果要与学科方向一致。学术成果署名要求:以山西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获得,并且内容与申请者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4)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得优秀奖及以上者(仅指主讲人)。(5)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被县级政府及以上作为决策参考采纳(个人排名前二);或获得地市级主要领导指示1篇(个人排名前三),需附相关文件、政府或行业行政部门证明等材料。
4.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政工实践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实践活动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各项实践考核与测评合格者,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设置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矛盾化解等实际工作能力。
(1)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必要环节,目的是锻炼硕士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初步教学能力。倡导硕士研究生协助硕士生导师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一般在第5学期以前完成。教学实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硕士生导师负责安排、指导和检查,并进行考核。实践结束时需填写《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表》,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2)政工实践
研究生的“政工实践”主要以担任在校本科生辅导员的形式进行,原则上由学院统一组织、派遣硕士研究生赴校内各学院担任本科生辅导员。硕士研究生需持盖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章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政工实践接洽报到书》去实践院系领导处签字盖章,并将回执交回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结束时需要填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政工实践考核登记表》,政工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或社会考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对于研究生认识国情、增长才干、提高认识、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及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加强自身独立性、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包括两种:1-3学期进行的“社会实践1”为假期实践,包括个人进行的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第3学期的“社会实践2”按照研究方向以集体考察的形式进行。
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至少要完成1篇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将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取导师负责和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注重利用硕士生导师的群体智慧,又注重发挥导师的专业特长,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有关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事宜,须经导师组集体讨论后决定。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生导师为第一责任人。
2.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尤其要注重硕士研究生的政工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既成人又成才;二是把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与研究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既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善于创新研究。
七、其他
阅读书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为此需要大量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著作。具体阅读书目详见附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