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研究生讲思政课”比赛圆满落幕。学院积极搭建起“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平台,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注入专业动能。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4名,评委老师鼓励同学们以此次比赛为起点,深耕教学基本功,争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后备军。
初赛砺剑:以赛促学展风采
3月30日,初赛在实验大楼631和632教室同时拉开帷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田云飞、赵婷、张国伟分别担任评委,22名研究生参赛。根据比赛规则,选手首先结合个人生涯规划进行3分钟自我评述,随后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6门核心思政课程,进行15分钟教学展示。比赛采用“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双评分机制,既注重同辈交流,也强化专业指导。过程中,主持人严格把控时间,确保环节紧凑高效。选手们结合时政热点,以生动案例、互动设计展现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评委老师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板书规范等维度逐一点评,既肯定亮点,也针对逻辑衔接、学情分析等提出改进建议。最终,10名选手凭借扎实表现晋级决赛。
决赛亮剑:深耕细作育匠心
4月21日,在631教室决赛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翟中杰,教师田云刚、王冬冬、白亚锋、冯璐、梅雪组成专家评委团,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特色等多方面综合考评。10位选手继续围绕6门核心课程中某一章节内容并结合时政热点,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有机融合,或通过多媒体设备再现历史情景,或借助数据可视化解析政策内涵,或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互动问答,或利用战时音乐讲述红色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研究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思考。


点评环节,评委老师们高度肯定选手们的进步,指出比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思政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检验。翟中杰、田云刚、王冬冬等老师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仪态等多个维度,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师生互动实效性、板书与PPT协同、课程的逻辑与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选手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并指出思政课教师需胸怀“国之大者”,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学子易于接受的“青春话语”,在三尺讲台上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以赛促教:筑牢职业发展根基
学院通过赛事设计,引导研究生在备课、授课、反思中深化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的认识,明确职业能力短板,助力其从“知识学习者”向“教育实践者”转型。参赛学生纷纷表示,比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设计与表达能力,更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思政课教师肩负的“铸魂育人”使命,激励其未来以更高标准锤炼本领,为思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